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了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科技小院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因科技小院这一模式的主要创始人张福锁院士是民盟盟员,因此科技小院与统战系统有不解之缘,统战系统也对科技小院的发展壮大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自2018年5月在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牵头、民盟北京市委支持下设立“统农001号”科技小院以来,至2023年上半年北京市已设立“统农”系列科技小院60多家。2021年3月,民盟中央还协调推动并直接帮扶设立了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龙凤村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通常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该模式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以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四个零”原则为当地农户提供服务。本人是海口海农协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海口椰海叶菜联盟负责人,在管理和服务海口数千名菜农的数年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研究人员长期驻守型科技小院是促进蔬菜领域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最好方式之一,并最终把设立科技小院的合作对象瞄定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
2023年4月8日,经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校友的介绍,张福锁院士团队海南项目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张颖副教授应邀到我们位于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的加乐田常年蔬菜基地踩点考察,查看了基地种植情况、管理模式及几处农家院落选址,张颖副教授对我们的发展理念以及小院的硬件条件、基地种植面积、辐射面积等表示满意。不过,由张福锁院士牵头设立的科技小院还必须得到他本人的首肯。
张福锁院士是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植物营养学家,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技术专家组组长。国际学术网站Research.com公布的2022年中国植物科学与农学顶尖科学家排名中,张福锁院士名列第一(全球排名第八)。
张福锁院士与海南有较深的渊源。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成立后,他领衔的“热带农业绿色发展”人才团队入选海南省首批100个人才团队,之后该团队被认定为2022年首批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他还分别与海南大学热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饮所合作创建了院士团队创新平台。2021年7月,由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绿色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他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机遇与路径”的主题报告。2021年底,海南的张福锁院士团队人员与知名水果企业在东方市设立了火龙果科技小院,该小院目前是海南最知名的科技小院之一。
因为自2022年初开始,张福锁院士的主要精力放在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并同时管理名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0个左右科技小院,精力实在有限,因此对海南新设科技小院的事暂时顾不上考虑。于是我将有关情况向民盟海南省委主要领导做了汇报,请求民盟省委出面邀请张院士。民盟省委主要领导当即通过民盟中央有关负责人转达邀请。5月底,由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和农业委员会主办的民盟“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途径”座谈会在大理举行,会议间隙民盟中央有关负责人专门向张院士转达了民盟海南省委的邀请。于是6月中旬,张福锁院士在张颖副教授请示时同意了在海口设立蔬菜科技小院。
之后,海口蔬菜科技小院(暂定名)进入紧锣密鼓的正式筹备阶段,我们租下了灵山镇加乐田常年蔬菜基地所在村庄的一座带院子的三层小楼,房屋面积约400平方米,完全具备科技小院所需的办公、食宿、培训条件。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计划委派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长驻该小院(一年驻守300天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小院长驻的通常是硕士研究生,派驻博士研究生是比较少见的,足见张福锁院士团队对海南常年蔬菜这一民生刚需产业的重视!
8月2日,拟长驻该科技小院的三名研究生及另一名博士生到达加乐田常年蔬菜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前期调研。交谈中得知,拟长驻的博士生小王在读硕士期间,曾在由民盟中央帮扶的贵州毕节的龙凤村科技小院长驻两年,他对科技小院工作富有经验,充满热情,满怀憧憬!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对统战系统给予科技小院的支持也如数家珍。他还告诉我一条经验,看一个科技小院搞得好不好,唯一的标准是看当地农民得不得到好处,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当地农民是否主动请驻守人员吃饭。
海口蔬菜科技小院初期拟在叶菜测土配方施肥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取得突破,中长期主抓叶菜全程绿色发展。我们作为依托单位和即将长驻的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们,立志在张福锁院士等专家的指导下,争取让海南常年蔬菜的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负民盟海南省委以及相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不负菜农和消费者的热切期望!
(作者:程方遒 民盟海南省委环境资源专委会副主任)